咖啡茶品
赶路者咖啡·糖水·牛奶冰 "No Hurry"
点击进入下一页

经历过两年餐饮业的至暗时刻,你最爱去的咖啡馆是否坚持下来?好些咖啡馆还没和大家好好道别就遗憾谢幕,不过也有很多优秀的咖啡馆在今年破土新生,于独立咖啡爱好者而言总算是件幸事。mars 觉得一家好的独立咖啡馆就像熟悉的老朋友,城市中的风格咖啡每天都在新开,但这位朋友带给你的永远不会出错,偶尔的暂别也不必担心,因为大家都默契得知道不久之后就会再相见。
深圳的「赶路者」应该就是这样一家店,很多人了解到「赶路者」可能因为它之前藏在书店里,书香和咖啡香萦绕,那里从来就不缺少交流,在周围林立的写字楼中,为奔波的赶路者们提供着一个歇脚的地方。同大家短暂告别以后,如今「赶路者」选了新地址重新出发,这个位于小区街口的两层小店,在局限的环境中呈现出一个闲适的庭院,一层空间全开目的是让让更多路过的朋友能够看到店家在做什么,二层则为客人创造了相对安静的空间,主理人胡一刀在选址上相信眼缘到了就不会错过,也希望更多的朋友经过【赶路者】时也不妨进来坐一坐,聊一聊。
m = mars
H = 赶路者主理人 胡一刀


m:「赶路者」这家店名的由来?创建这家店的初衷是?

H:「赶路者」这个店名的灵感来源于被誉为台湾民谣之父的胡德夫那本随笔集《我们都是赶路人》,书名也是他代表作之一《匆匆》里的一句歌词。

严格来说,「赶路者」不算是一家新店,它曾经在一家书店(博雅艺文空间)存在过一段时间。起初是书店的朋友邀请我去经营他们的吧台,我想取一个和书店气质相符的名字,于是就扫了一圈书架上的书脊,结果一眼那就看到胡德夫的这本随笔集。因为赶路人这个词已经被注册了商标,我就将之改为「赶路者」,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赶路者,因为有之乎者也的古韵,也算是机缘巧合吧。

和书店的合约期满之后,我没有续约,因为我感觉自己还是更喜欢做独立店。当然,在和书店的合作期间,我还是策划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譬如和深圳的读书博主魏小河在咖啡馆区域合作了一个联名书架,邀请了武汉原百草园书店的主理人老王(现诚与真书店主理人)和独立纪录片蜘蛛猴面包、上海半层书店主理人赵琦来做有关TA们的纪录片放映以及映后对谈和新书分享等等。
m:如何发现如今选址这个地方,有什么打动你的特别之处吗?

H:其实每次开店的选址都有它的偶然性。深圳很新,不像其他城市有许多老旧有氛围感的街区可供选择。开新手咖啡馆的时候我跑过很多地方,最后的选址反而是在租房APP上偶然遇到的。赶路者现在这个位置是我们其中一个合伙人委托了相识的中介找到的。决定租下它有几个原因:一是附近有几家我喜欢的店,我觉得我们来的话可以丰富一下业态;二是这个店有个阁楼,从二楼往外看有几棵大树,我对植物有种特殊的亲近感(装修好之后我发现风吹过的时候叶片摇曳的姿态特别美好,所以在对应的窗玻璃上贴了一段顾城的诗句);三是附近有几个商场(包括一个书城),虽然都有点老了,客流也大不如前,但还算是个小商圈,结合附近的社区,感觉潜在客户还是有的。
m:对赶路者的整个空间怎么构思和设计的?可以结合现在的布局聊聊。

H:这个小区的沿街商铺格局有些特别,它的顶部有一个屋顶,在中间的位置又留了一个钢加玻璃的结构,是可以承重的。一般的商铺都把外立面封起来作为招牌使用,我们特意做了内凹的结构,将外部的光线引入到二楼。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很高的成本,工期也大大延长了,但最终的结果让我们觉得非常满意。坐在靠窗的位置往外看,是一个非常宽阔的实木平台,虽然客人无法走到平台上,但从视野上来看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一楼的空间我们斟酌了很久,原先打算用落地玻璃窗来做室内外的区隔,最终决定尝试一下将一楼全部对外放开,让社区的客人可以更加随意地步入店内看看我们在做什么。这个目的其实是达到了的,但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玻璃窗的方案,因为深圳实在是太热了哈哈。但人生不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嘛,开店之后我的心态变得更加随遇而安了。
m:关于赶路者的定位,比起之前的店,店名上增加了甜品和冰沙,以后也要主推更多品类吗?

H:现在我们的品类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滴滤咖啡和冷萃咖啡,二是手作糖水,三是牛奶冰和燕麦冰,将来会在每个品类里深耕,但不会增加更多品类了。每个分类里可以做的东西其实蛮多的,譬如我们用滴滤咖啡调制了冰拿铁,虽然和意式咖啡的冰拿铁口感略有不同,但也是非常好喝的。目前我们的营业时间从14:30才开始,因此错过了大部分的咖啡消费客群,等运营更加成熟之后,我们会从8:00开放,到时候会增加一些简单的三明治来做咖啡时段的搭配。

糖水和刨冰的可能性就更多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令都有不同的食材可供使用。
m:从新手到乌鸦再到现在的赶路者,三家不同选址的店之间有继承关系吗?你个人觉得三家店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H:三个品牌的首店选址都有它的偶然性,并没有去套某一个标准。

而三个品牌共同的内核在于它的文艺调性,就是希望在保证出品优良的基础上,能凸显一定的文艺调性。这种文艺调性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需要通过持续的艺文活动去推动和加强。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是我们做了三届三行诗大赛,邀请了著名诗人和翻译家黄灿然老师来做评委(第一届和第三届)。参与的人数蛮多的,全国各地的都有,在颁奖礼上不少外省市的获奖者也来参加了。

三个品牌的不同点也比较明显,新手是一家非常小的社区店,不管是咖啡师和客人,还是客人和客人之间的距离都很近,许多人因此成了朋友;乌鸦会显得相对酷一些也快节奏一些,赶路者则希望做得平衡一些,其实不是特别容易把握,我们也在尝试阶段。

不过,去年上半年新手咖啡馆的业主和开发商谈妥了,新手咖啡馆也就闭馆了;下半年,我退出了乌鸦咖啡,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机缘巧合之下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重启了赶路者。
m:出品的东西多了,咖啡的品质方便如何保证,在咖啡豆的选择上有什么标准或偏好?

H:赶路者的咖啡品类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完全去掉了意式咖啡,专注于滴滤咖啡和冷萃咖啡。这两类咖啡更强调咖啡本身的味道。当然,我们也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增加一些奶类咖啡,但因为咖啡基底的不同,我们的奶咖和以浓缩咖啡为基底的奶咖会有所不同,我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提供一杯日常的好喝的咖啡。

滴滤咖啡和冷萃咖啡看似操作起来比较傻瓜,但其实前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甄选豆子和确定各种制作参数。这部分工作由我们的合伙人之一陈周鑫负责,他接触咖啡的时间非常早,在大学里就创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也是2022年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区的第四名。把前期工作做好,每天做好测试,就可以得到稳定的咖啡出品。

咖啡豆的选择上,我们全部选用单一产地的豆子。口粮豆用中深烘焙的巴西豆,偏坚果和巧克力的风味,比较适合大众的口味,其他豆子则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豆的供应状况不定期更换,让咖啡爱好者有更多的选择。
m:你应该是我认识的最喜欢泡咖啡馆的主理人了,通常你会更在意同行们的哪些细节?

H:去不同的咖啡馆喝咖啡是我的生活方式,早在开店之前就有这样的习惯,开店之后也延续了下来。我是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特别的细节都可能会引起我的注意,我不太会去做预设,这样到店里反而有更多惊喜。

不过,我对文字会比较敏感,有些店名或者是店内关于文字的设计会特别吸引到我,譬如南山的四月咖啡,墙上有一句舒国治的句子“理想的下午,当消使在理想的地方”,我第一次就是奔着它去的,因为当时非常喜欢舒国治文白夹杂的文风哈哈。
m:没开店时享受去不同咖啡店和开店之后自己创作咖啡,心态上有什么不同?

H:没有从事咖啡行业的时候去逛店会比较轻松,因为自己纯粹就是消费者的角色,单纯地享受咖啡和咖啡馆的氛围就好。进入行业之后再去逛店多多少少还是会代入经营者的角色,会去思考这家店有哪些是可以学习的地方,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咖啡饮品的制作。不过时间久了,这样的感觉就弱了许多,因为其实每家独立店的气质和出品是和主理人强关联的,做好自己就行。
m:开店之后工作、生活的重心有什么调整吗?

H:开咖啡馆对我来说既是工作又是一种生活方式,相比之前从事过的其他工作,会更加享受,也更加有成就感一些。
m:未来还有什么打算?做大做强吗?还是有想过拓展一下别的业务形态吗?

H:暂时的想法就是把单店做好,把在之前两个品牌里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落实一下,譬如在新手咖啡馆创立之前就想做的店里的 ZINE 啊,一些更加深度合作的联名活动啊。至于后面会做得怎样,就留待时间来验证吧。
策划 / mars 编辑部
编辑 / sean
图片 / 由赶路者提供,摄影来自欧启达&Ice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