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FT CAFE 是一间隐藏在安定门外社区里的日式温情小店,店名 BAFT 取自 Bicycle 和 Craft,主打自主烘焙的精品咖啡和新鲜的可颂。整个空间不大,紧凑且温馨,全木质的日系风格,仿佛走进了日本的杂志咖啡馆,ZaKKa 感十足。主理人说:“把店开在胡同社区,其实很偶然,有时候就是这样,有眼缘了,就把它定下来了”。
器皿可以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图案里深具意义,也充满了创作者的巧思,生活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的体会。因此,BAFT 在陈列选择上也非常用心,店内的陶瓷器具都是日本手作家柏野紀文的作品,由主理人特地从日本定制,温暖有趣。冈步社长画风清奇的“汽车人”也是随处可见,处处都是小惊喜。
开业快一年的 BAFT ,装满了两位主理人对理想生活的实践,在居民区和胡同之间有着自成一格的浪漫。对她们而言,咖啡象征着一种惬意自在的享受,与生活密不可分,希望能尽可能提供给客人好的环境,分享咖啡在她们心中的意义;也期待 BAFT 能让大家感到轻松、开放,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咖啡,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把 BAFT 定义为“宝藏”绝不仅仅因为它们的颜值,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温馨轻松的空间环境里,显得既独立又整体,每个人都可以自在随心的用一种舒服的状态去享受咖啡,享受生活的闲暇。 BAFT 带给了胡同社区年轻的生活趣味,而胡同也赋予了 BAFT 更多生活的安然。
m:BAFT 的 logo 很特别,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B: BAFT 的含义是,Bicycle&Craft,自行车和手作品,是日常生活中很可爱的部分,通过它们可以让人重新找回很多现代忙碌生活中所忽视的【感受】,亲身体验的部分。无论是骑车时,所感受到的风、温度、四季变化和沿途景色、细节,还是使用由陶艺家制作的作品,都可以让人重新回到当下,感受自己手中和身体所拥有的。
说回到 logo,其实是设计师给的一个惊喜吧。自己的理解是,因为喜欢在北京骑自行车,尤其是在老的社区里,所以用自行车作为 logo 的主要元素,同时,打手势转向,也是记忆中,骑车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礼貌又温暖。现在不常见了。俯视的角度,也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寻常事物的不同视角。
m:原本就想开一家社区属性的咖啡店吗?,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B:偶然的缘分吧。并不是刻意为之。原本很久前,经过安定门外的安德路这边,都是因为骑车去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安德路是一条很美的路,是记忆中北京难得的,有很多树作为遮罩的骑行路径,对这条路的印象很深刻。所以得知店铺的地址就在这条路上,就很愉快地确定了下来。
m:很多评价都会说 BAFT 像是一家从日剧里走出来的咖啡馆,如何确定了现在这样简单温馨的日式风格?
B:感谢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北京能够有更多让人有惊喜感的店铺,是大家都乐于看到的未来。
BAFT 在空间方面,一直都没有做过多的介绍和解释。而是希望大家自由的探索和感知。
这次可能是第一次,介绍空间的设计概念。空间方面,实际上是由两条设计线索同时展开、交织并存的。
整个空间,以【北京平房】为最初的概念和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衡量、取舍所有空间细节的标准。不过,这条线索是底层的、隐性的。因为想呈现的,并非是回到“过去的北京”;而是表达当下的北京,未来的北京。
所以,在实际的材料运用上,也就是显性线索层面,更偏向于通过现代的、多元化的方式来呈现,比如意大利的咖啡机,奥地利的建筑材料,日本的陶艺品,等等。这样的北京,是当下比较真实,也是大家所生活于其中的北京,现代又古老,本土又多元。
初次进入空间里,大家往往容易注意到显性的线索,即国际化、现代和多元的素材;而不容易确认,更底层,也更核心的隐性线索,即【北京】这个概念内涵。尽管如此,其实也并不影响大家所切实感受到的:简单、日常化/温馨、社区感/人情味/温度,等等,这些属于的【北京】的感觉,以及对这些感受的喜爱和追求。
m:关于 BAFT 的格局和功能分区方面,还有哪些补充?一些有故事的小细节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B:如前所介绍,空间的设计,都基于想要呈现一家“北京咖啡馆”的初衷。外面非常方正的,是一个相对公共性的空间,一个“院子”,院子里所有的家具,包括吧台,都是可移动的,非固定的。对应,过去北京胡同里的院子,很多东西都是临时性的、功能性的,比如花盆、晾衣架、写作业和吃饭的桌子、各家的杂物、坐在院子里的人,等等。
“里屋”的空间,被悬挂的瓦片覆盖,是更加私密,也更具个人化一些,就像进入了某个人的家里。“里屋”目前包括一个卫生间、一个客座区和一个小小的操作/储藏空间。其中客座区和操作区,由两扇折扇门区隔,如果打开这扇门,就是一个完整的四方空间。
空间的规划,兼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日常的使用中,会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布局。
说到有故事的小细节,基本上每一处都有故事,都是花费了很久的时间,而且又是在疫情的年份,不断优化、停顿和调整才得以实现的。拿一件具体的东西举例,大门口的“电线杆”接待台,是以一整根圆木为主体,拼接了铁架、箱子,这些电线杆上的元素,和一个实用功能更强的亚克力移动桌面。“电线杆”是一个基于个人记忆的呈现,设计和制作都花费了很多时间,也是“很北京”的一个元素。
m:各种类型的陶艺品在 BAFT 随处可见,除了喝咖啡它还有其他隐藏功能吗?
B:Craft 手作品,是 BAFT 的一个常常被关注的特点。除了陶器,也有玻璃制品、木制品等等。作为咖啡的容器,器皿的不同材质、形状、颜色,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BAFT 所选择的这些作品,就是想要分享给客人的一种“感受”吧。
m:除了日本作家柏野紀文的作品,之后在 BAFT 餐具的选择方面还会考虑入手谁的作品?
B:接下来,想要选择的作家,依旧是柏野紀文。
m:那店里的这些器皿,喜欢的话可以买下带走吗?
B:目前店里的器皿是专门为日常出品来定制的,服务所有到店的客人,所以不作出售。
m:咖啡和面包的部分,有哪些特色亮点是一定要向大家提及介绍和推荐的?
B:对于咖啡豆的选择,BAFT 有一些原则上的坚持和把控,我们希望呈现给客人的咖啡豆都能带有其自身的强烈风格和个性,因此,在烘焙度的选择、萃取方式的运用上也以突出咖啡豆的风格和特性为出发点。通过这些组合方式的不同变化,努力去实现一杯好喝的咖啡,不辜负每一粒种子。
面包的部分,则是使用了自制的天然酵母,不同的天然酵母有其不同的独特风味,当然不同的面粉也是,我们在这些变化中寻求一种风格上的一致性。
对于咖啡和面包,BAFT 希望达成的都是一种天然朴素却浓郁的好味道,给客人以深刻的印象。
m:你觉得构成一杯好咖啡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对一个日式咖啡空间来说最重要的又是什么?
B:首先是具有想要提供一杯好咖啡的心意。然后还需要非常多细节工作,去支持和实现这个愿望。包括生豆的选择、运输、烘焙、保存、研磨、萃取等很多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都很难做好一杯咖啡。感谢一起工作的伙伴,在每一个工作流程中,都尽心尽力。对每一步细节的坚持,可能是一杯好咖啡产生的基本。
作为一家北京的咖啡店,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天然的原材料和制作方式,呈现出浓烈、富有冲击感的风格和体验。
m:作为主理人你一天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每天的工作中哪个部分是你最喜欢的?
B:日常工作就是服务客人,制作和出品。每天的工作中最开心的部分,是见到老客人们。成为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可思议的体验。
m:最后,分享一下关于 BAFT 最近的新鲜事,以及下一步的大(小)动作,如果有?
B:最近,店内有咖啡豆的隐藏菜单,以及全新的萃取方式,欢迎大家来体验。
BAFT 藏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很多客人都是专程来的,所以希望能给客人再提供多一些东西,这是 BAFT 的愿望。也希望可以和工作中的伙伴们一起,为客人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至于会是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还请期待。
文 / Aone
图 / BAFT CAFE 八步咖啡